困在排名里的基金经理
如果公募基金经理从相对收益角度来做投资,难免会过于关注周围人在做什么,看到别人买的板块涨起来心里会发慌,这种心态容易导致投资动作变形。多位业内人士建议,公募基金经理也应多一些绝对收益的初心,让投资者真正享受基金净值的上涨,而不是坐上净值过山车◎记者 陆海晴“每天晚上都会查看所管的基金当日净值情况,同时也了解同类型基金的净值表现。”李飞(化名)在一家小基金公司担任基金经理,他直言压力非常大,“我们渠道能力比较弱,业绩必须足够亮眼,才能被市场看到。”排名重压之下往往导致极致化打法。李飞即是如此,他押注细分赛道,持仓颇为集中。“短期业绩亮眼等于吸引资金流入”已成为行业心照不宣的秘密,行走在这条捷径上的人越来越多。困在排名里的基金经理似乎找到了短期突围的捷径,那么谁来为投资者的长期利益负责呢?排名压力如影随形“公募行业是非常透明的,每一天、每一个星期、每一个季度等的排名都看得到,尤其在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,不少投资者是根据业绩排名来买基金的。谁短期跑得快,就买谁。”李飞无奈地接受“被比较”的命运。“一旦基金短期业绩不好,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就会袭来。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评论区的评论不忍直视,渠道会找上门来询问下跌的原因,有时候老板也会找自己谈心。”做了基金经理后,李飞的白头发多了不少,他正试图通过健身来缓解这种“被比较”的压力。每晚8点多,顾杨(化名)所在的团队都会开会,复盘当日公司旗下基金净值表现情况,并分析全市场基金表现。“我们的总经理也参会,基金净值一两天表现不好,他不会说什么,但如果连续多日落后,作为基金经理在会上还是非常尴尬的。”“市场上没有常胜将军,每种投资策略既有顺风的时候,也难免会遭遇逆风。”顾杨有些无奈,年轻基金经理的处境似乎更为艰难,“当前基金产品数量超万只,对于没有资历、没有长期业绩的基金经理来说,大家关注的往往是短期业绩排名。行业竞争激烈,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。”毕竟排名靠前意味着有规模,而规模对基金公司意味着收入。过去几年,不少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因为短期业绩突出,而快速跻身百亿级基金经理行列。例如,2020年,前海开源基金崔宸龙开始管理基金。在2021年初,他管理的基金规模还不到10亿元,尚未走入大众视野。2021年,这位新锐基金经理一举夺冠,此后其管理规模迅速攀升。截至2022年6月底,崔宸龙的基金管理规模近400亿元。即使近1年业绩不佳,截至今年二季度末,崔宸龙在管基金规模也超过200亿元。极致打法频现让基金短期业绩出众的渴望随之而来。公司将李飞在管的某只基金定位为热门主题基金,持仓较为集中,从而使基金更有锐度,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。以极致化打法做大规模,早已不是李飞的独家秘笈,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采取类似的方法,试图吸睛又吸金。今年以来AI板块一骑绝尘,多只基金因重仓AI板块,短期业绩颇为亮眼,规模也实现大幅跃升。部分基金甚至从濒临清盘的迷你基金,摇身一变成为“10亿基”。以某移动互联混合基金为例,截至去年底,该基金规模只有6000多万元。从基金持仓来看,几乎清一色的AI概念股。受益于AI板块起舞,该基金业绩领先,截至今年二季度末,基金总规模已接近8亿元。亦有基金经理追风而来,大刀阔斧地更换持仓。以某股票混合基金为例,去年底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是新能源标的,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全部变成AI概念股。从二季度末情况来看,继续凌厉换仓,前十大重仓股中有8个新面孔。在这条极致化的道路上,“李飞”们已难以回头。“从互联网渠道来看,押注细分赛道的基金比较受到青睐。因为一旦行业风来,这类基金净值涨幅颇大,对投资者有很强的诱惑。同时,大部分投资者会把这类基金定义为主题基金,如果基金经理一旦更换赛道,会引起投资者的不满,导致份额流失、规模下降。”受伤的投资者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。前几年新能源板块颇为强势,也有多只基金凭借对新能源板块的重仓而实现规模的大幅增长。但是现在回头来看,多数基金亏损惨重。以某优势产业基金为例,2021年基金收益率超过50%,可谓风光无限,基金规模随之快速增长,到2021年底已接近百亿元。此后新能源板块表现不佳,2022年该基金亏损超20%,今年以来亏损也已超过20%。从二季度情况来看,该基金已放弃坚守新能源板块,持仓切换到半导体赛道。这意味着,大多数投资者可能买在了相对高点,处于亏损状态。上述追AI的股票混合基金也遭遇较大回撤,近一个月亏损超过20%,几乎回吐今年以来的涨幅。去年中国证监会发布的《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指出,将合规风控水平、3年以上长期投资业绩、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,弱化规模排名、短期业绩、收入利润等指标的考核比重。“资管行业有个默认的观点,公募基金是做相对收益的,私募基金是做绝对收益的。”沪上某基金经理表示,如果公募基金经理从相对收益角度来做投资,难免会过于关注周围人在做什么,看到别人买的板块涨起来心里会发慌,这种心态容易导致投资动作变形。更有部分基金经理为了短期排名以及吸引投资者目光,走极致化道路,最终忽视了投资者利益。多位业内人士建议,公募基金经理也应多一些绝对收益的初心,让投资者真正享受基金净值的上涨,而不是坐上净值过山车,最终高位站岗,落得一地鸡毛。
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,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,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。